显示标签为“似水年华”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似水年华”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创建了Linktuned

我第一次产生创建这样一个网站的想法要追溯到一年半之前,2010的12月份。

我平时使用delicious,twitterreaditlater这三个服务来保存我认为有价值的链接。在在线书签比较火热的那段时间,我使用delicious保存书签。后来社会化网络兴起了,在twitter上读到有趣的链接,我会retweet或者favorite。近来readitlater用得比较多,因为只需要点击一下就可以保存链接实在是太方便了。可是,随着链接越来越多,当我想要找回印象中读过的某些文章,我只是零星地记得几个关键字,却搞不清我到底保存在哪里了。对于tag,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东西。因为对于同一个内容,我可能使用不同的词去描述,天知道我当时用了什么词汇。所以,我需要一个通过关键字就能帮我找回链接的工具。

我在google上搜索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服务。于是,我产生一股强烈的冲动,写一个网站,从各种来源收集链接并提供全文搜索的功能。我带着满腔热血向一些朋友征求了意见,却败兴而归。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有人说自己没有这样的需求,根本不会去用;有人说对此兴趣不大;有人说你可以出于兴趣做一下,但是不会有太多人使用。这严重打击了我的积极性。

几乎在同一时间,Yahoo宣布将出售delicious。两天之后,我读到一篇介绍Trunkly的文章。这个网站跟我的想法如出一辙(虽然我们对于长远的计划不尽相同)。收集链接,并提供全文搜索。在它刚发布的时候几乎还是个初始版本,甚至页面中还会显示中文乱码。


我不喜欢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刚好那段时间正忙于一些私事,所以放弃了。

将近一年之后的一个上午,当我几乎忘却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条消息让我心潮澎湃了许久:Trunkly被delicious收购了。这至少证明了我当时的想法并没有那么糟糕。经过一年的发展,Trunkly趋于完善,但是它就要在几个月后关闭了。这一次,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我要自己去做一个网站,把我的想法都实现出来。于是我找到了Andox,“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个软件吧,即便将来没有人会用它。……每个人总想着等到一个绝佳机会再跨出那一步,可是在它出现之前,何必宁愿浪费时间而不去尝试稍逊一点的机会呢?”我就这样把他拉下水了。4个月后,当原型基本完成的时候,Steven也加入了我们。

对于在线书签的认识,我跟Trunkly是有很多共识的。上网的时候,当我发现有意思的链接时,我会在twitter中retweet或者在readitlater保存链接供以后阅读。在分享的同时我已经保存了链接。所以,没有必要先拷贝地址再保存到某个地方。保存链接应该是在浏览互联网时自然而然发生的。同时,它不是现有的在线书签或社会化网络的替代,更不应该改变用户当前的使用习惯。它只是默默地收集着用户感兴趣的链接,并很容易地把它们找回来。这是最核心的目标,所以我把我们的网站叫作Linktuned,意思是时刻关注着你的链接。

当然,我与Trunkly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不打算在Linktuned中建立好友或者关注的关系,至少在近阶段是如此。通常,我们假定好友之间比较容易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所以通过建立好友关系来更好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但是在我看来,用户保存的链接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推测用户的特征和兴趣,并且,用户已经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建立了好友关系,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建一次。


单纯的在线书签服务并不是我们对于Linktuned的终极目标。我们有一些长远的计划,比如利用用户保存的链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当然,这是很长久的事情,我们现在只会集中于当前的目标。

很高兴,我们很快就要启动这个网站了。希望它真的能给一些人带来便利。


You can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from here: Why Linktuned.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北京城惜别故友 杭州市初遇新知

话说天朝五十八年,本人进京求学,初至帝都便立下学成后重回江南的志愿。三载寒暑,完成了课程、实习、论文,终于迎来了毕业的时刻,心中自然十分欣喜。数日后即将离京,朋友聚会,把盏小酌,自然不在话下。本人不胜酒力,所幸席间均以饮料为主,偶尔举杯也只是点到即止。如此持续数日,恰逢世界杯决赛,遂与老章、小鲍约定共同观战。无奈比赛乏味至极,世人既知,不再赘述。次日养精蓄锐,至傍晚行李收拾妥当,胡乱吃过晚饭后便匆匆奔赴火车南站。车站前与老章、凉皮告别之际,回想于帝都经历的车马交通,游玩的名胜古迹,顿感怅然若失。虽日夜期盼离京还乡,真到离时却也不舍。告别后与小鲍登车卧榻,一宿无话。

次日清晨抵达苏州,苏南一带遭遇连日阴雨天气,与小鲍雨中话别。虽经历一番周折,所幸顺利到家。在乡下老宅深居十日有余,虽然日日粗茶淡饭,无人问津,然日间檐下卷读,午后小憩,夜间观月明星稀,花阴满庭,却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宁静。

且说南大学弟高同学,为人正直,我毕业那年前往京城,次年他往杭州供职,至今已三载未见。闻知我不久后也将至杭州谋生,遂予我消息,说此前赁得一居室,如今恰有一单间空闲,邀我同住。我思其为人可靠,且住宅距供职处不过十分钟车程,便欣然接受,此事在离京前即已说定。归家后,思及尚有体检等事宜未及办理,遂决定于入职前一周如杭。世事终究不会如此顺利,动身前两天收到高同学消息,言其当晚将到京城出差,下周末方能回杭,他已安排同住的吴兄代为接待。我择日搭车前往杭州,幸得吴兄热情接待。且说这吴兄面容清秀,行事稳妥,待人也极和气。当日购物打扫安顿一一安排妥当,不在话下。后两日探查公司、联系体检,可喜的是当天下午即可取回体检报告,一干琐事均以完成,余下三四日时光竟无事可干。眼见高同学归期将至,却又生一变,接到其消息,因工作未完,需推迟数日回杭。

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实习结束

去年6月份找实习的时候,目标是手机程序开发的职位,避免做与网页相关的web开发。考虑到年底要毕业,10月份又要找工作,所以实习时间最好在3-4个月,或者不需要每周5天全职工作。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拒绝了一家从事手机开发的小公司,说实话除了要求6个月全职实习,对其他条件我都相当满意。讽刺的是,因为对论文开题准备不足,我最终推迟了半年毕业,并且在DoCoMo一实习就是9个月。在这9个月中,除了在Android上开发了几个简单的Rest和Comet客户端,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我厌恶的web开发。

虽然工作内容并非我原本期望的,但是这里宽松的工作环境还是给了我很多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做得还是很开心的。以前有很多技术我只是学过但没有真正用过,我把它们都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我还阅读了一些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和裁减,以前很惧怕阅读大量的源代码,现在几乎习以为常了。第一次实习这么长时间,临走前很是伤感。同事们送了记事本和玩偶作为纪念,很感谢他们。特别是那个互联网神兽的玩偶,很是喜欢,我决定把它带到杭州去。

作为程序员,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发布的产品中有自己贡献的代码。可是我两次实习的工作都带有实验性质,所以我的贡献都没有体现在产品中,多少有些遗憾。两次实习离职前,我都编写了详细的文档,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用的技术和有帮助的信息都记录下来留给接替我工作的同事。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也非常重要。

现在,终于可以把全部的时间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了,希望不要因为放松而产生了惰性。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谈谈课程评分

刚才在百合软院版看到大二的小朋友质疑助教的帖子。事情大致如此:楼主对于自己的数据结构分数不太满意,首先指责了助教在上机作业时给大部分学生都打A的行为,进而质疑最终成绩使用了随机给分的做法。回忆自己的大学四年,我可以不计较不能搬去本部,可以不计较校车问题,可以不计较食堂问题,但是对于学院考核机制始终存在不满。评奖学金、印度实习机会、保研资格都是由成绩直接决定的,但是成绩的评定却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至少在我看来,连公开都没有做到。所以看完帖子,我站在了楼主这一边。但是看了部分回帖,真相明朗,我的看法似乎是错误的。在此,我的目的不是讨论此事到底谁对谁错,只想谈谈对于课程评分的一点感想。

有助教在回帖中说明了平时成绩和最终成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但是,我不禁想问,既然已经制定了这么完善的规则,为什么不在课程进行中就公布出来呢?非要等到有人质疑了,才公布规则?我并不是怀疑这个规则是否存在,而是想说明如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明确评分标准,那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记得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在第一节课上公布考核方案,平时成绩占多少比重,期末考试占多少。但是很少会对每一次作业制定评分标准,这完全取决于助教的评价。就好比移动出台的规定,禁止发黄段子,违反者会被停机,但是却没有告诉消费者怎样才算黄段子。

研一的时候英语课是外教上的,每个老师要教大概200位学生,每次作业都是老师亲自批改。一个学期有5、6次作业,再加上最后的期末考试,每次作业都批改得十分认真,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排版格式不当都会被一一标记出来。提交作业的时候,会连同一份描述作业得分点的表格一起装订,批改完返还到我没手里的时候,每一项的得分都会标明。所以在期末考试前,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已经获得的分数了。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每个学期过去后她都能收集到一把用完了的红色笔芯。如果每个课程都使用这种方式,每个作业的评分标准都在TSS上公布,检查完之后把评价反馈给学生,最后把学期成绩的累加情况也发送给每个学生,这样不就可以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了。

让我这种人闭嘴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如上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却很难实行起来。首先,引用我导师说过的一句话:做什么事情都需要dedicated的精神,特别是科学。作为老师,或许根本没有兴趣思考如何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助教,或许从没想过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很多时候, 很多人做事情的功利性都太强了。仅仅为了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补贴,仅仅为了这一段经历,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参加志愿者,竞选研会主席,也仅仅是为了简历上那光辉的一笔。还没做事,就已经在盘算从中我能获得什么好处。有人说助教要改那么多作业,检查那么多学生,已经很辛苦了。的确很辛苦,但是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当他决定申请这个职位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这同样不轻松。

其次,规则过于公开了就会导致很多操作完成不了。如果分数中出现了“人情分”,则很容易被其他学生发现,从而引起不满。所以规则这事“不能说得太细”,也不能让学生“知道得太多”。但是,每个学生都一样是通过高考考进来的,每个学生都一样交了那么多学费,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被公正评价的权利,如果仅仅因为一些学生跟你关系比较熟,因为帮过你忙,因为有出国的需要,就可以随便地给予高分,那么让那些勤奋学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情何以堪呢!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踏雪

黄灯下,碎雪如沙,风催人影儿南下。漫天飞花,坠地如麻。举头望,阑珊处横七竖八;俯身瞰,沙场上千军万马。驿道旁老枝轻压,雕栏内青松挺拔,遍寻那傲雪梅花。

曾游架,黄山脚下,旅居天上人家。松间寒乍,月影无崖。一线天冰封陡滑,飞来石巍然潇洒。五更起,越古刹,终守得晓破云霞。

隔桥遥望北邮大厦,忆当日阿里对话,意气风发。友问曰:“明年今日,君当何处下榻?三五年后,故地重游,或可带口携家。”无以为答。这光景愁煞,冷不防风吹雨打。感盈虚世事无常,叹青春早生华发。

踏雪寻罢,两屉小笼,一碗热汤,勾勒出白墙黑瓦,浅草篱笆。待回时,再话桑麻。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青春一梦牡丹亭

因为王力宏的一首《在梅边》而产生了对《牡丹亭》的兴趣。后因学院所谓“素质教育”课程的需要,我选择了昆曲作为课题。半个月时间,身心完全沉溺于丝竹款曲之中,废寝忘食。阅读了昆曲起源发展的历史,观看了《昆曲六百年》纪录片,了解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特别是花了9个小时在线欣赏了青春版《牡丹亭》。“惊梦”一出让我体会到丝竹管弦可以如此悦耳,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寻梦”一出让我领悟到粉黛之下的演员如此温婉迷人;“离魂”一出让我感受到了生离死别的动人心魄。情感贯注于剧情之间,为相聚而欣然,也为离别而伤感。就如当初研究《梁祝》那般,曲终人散,仍情思难断,思绪幽幽,难以自拔。于是许下心愿,盼有朝一日能亲眼欣赏这《牡丹亭》。

近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三度光临北大,使我得圆此梦。虽然剧情早已烂熟于胸,但是仍然被表演深深震撼。当你置身在戏院中,眼前远近是华丽的舞台灯光,左右是绵绵流长的丝竹之音,这种立体的享受是坐在电脑前完全无法比拟的,你早已融入在意境之中,就像剧中人一样。我本不相信妖魔鬼神,不相信三生轮回,可是我现在宁愿信其为真,有如此浪漫的故事,为什么不呢?我本想找些词句来形容我的感受,但发现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字:美!是的,美不胜收,叫人流连忘返。正是“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亭》讲述的是杜丽娘因梦而亡,又因爱而生的故事,阐述了“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真谛。虽然是以大团圆结尾,但我想这绝对算不上是喜剧。汤显祖云:“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可见他在塑造杜丽娘这个人物的时候尽是肝肠寸断之情。而“寻梦”一出的音乐,正是在撩人的春色之下,蕴藏了无限的忧伤。表演谢幕后,我一如既往的怅然若失,只是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烈。或许是因为长大了,更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梦永远都是美好的,可是世间又有多少人在因梦而亡之后能再次重生呢?年少轻狂时追逐“如花美眷”,等到垂垂老矣之时也就只能追忆“似水流年”了。如杜丽娘般才貌过人、至情至真的女子
恐怕世间早已少有。正是:此女只应梦中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新域名

很早以前听cyf说godaddy上的info域名相当便宜,上个星期本来想买,后来注册时因为别的事情就半途而废了。昨天看到新闻说godaddy支持支付宝付款了,想起我的支付宝中尚有15元余额,于是今天又试了一次。但是,未如新闻中所说支付选项中有alipay,所以最后还是用信用卡支付的。招行的信用卡还是很方便的。买了一年的minjiezha.info域名,等以后有钱了再买.com吧。

买完之后将此博客绑定到新域名,不到十分钟居然就可以用了。我在公司无法直接访问博客,但是3位上海的朋友居然使用新域名能无障碍访问。现在在家也可以通过新域名访问,莫非GFW只过滤blogspot的域名而非屏蔽其IP地址?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找工作那些事儿

10月长假过来没几天,在清华参加了淘宝的笔试。这是校园招聘开始后,我参加的第一场笔试。网申的时候,说笔试前会有短信通知。没有收到短信,所以连宣讲会都不太想去。当天上午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宣讲会后直接笔试,于是决定去看个究竟。下午的宣讲会,我晚到了15分钟,被告知“人满为患”不让进了。只能在校园里逛了一个多小时再去笔试,题目挺难,可能是第一次笔试,思想上还没做好准备,所以笔试过程挺浮躁的,一看要花点时间做的题目,就没认真做,随便选了个答案。第二天,同学收到了面试的短信,直到晚上我都没收到,确定是笔试没过。出师不利让我很郁闷。我找工作的重心在江浙一带,淘宝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一直觉得肯定能拿下,没想到笔试都没过。这次失利之后,我的思想紧张起来了,提醒自己每次笔试都要认真对待。

没过几天就是搜狐的笔试了。这次主场作战,题目不算难,自认为做得不错。可是迟迟都没有收到面试通知,周围的同学也都没有收到。过了N个星期后,接到电话,说我当时填了两个职位,问我是否愿意接受第二志愿并再进行一次笔试,由于当时已经拿到满意的offer了,所以就放弃了。

百度的笔试跟搜狐差不多时间,我已经记不请哪个在先了。几道题目我做得还行,没过几天就让我去面试了。终于有面试了,记得兵败淘宝后,我发誓进不了面试我就不剪头发了。面试过程挺糟糕的,我好像只回答出了一个问题。带着“必挂”的心情回去跟同学交流了一下,得到两点启发。一是当被问到做过什么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选自己最熟悉的讲,并且被问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时候,一定不能讲没有问题,即使真的没有问题,也要自己去发掘一下难点和闪光点;二是有的算法题即使没做出来也要把你的思考过程说一下,如果知道某个算法,但是不知道具体做法也要把算法名称说出来。当天下午就在vernkin的指导下把BM算法研究了一下。第二天登录招聘页面,状态已经变为“面试未通过”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淘宝走后,阿里旗下阿里巴巴B2B的宣讲会也到来了。宣讲会是在北航,担心它们也跟淘宝玩同一招,下了班就直抵北航。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宣讲会,听了两个多小时关于“梦想”的演讲,得知笔试安排在第二天,会后有短信通知,第三天面试,第四天发offer。笔试被安排在北科,临时还换考场,有点混乱。当然,混乱才刚刚开始。周六上午9:15面试,下午2:30还有微策略的面试,庆幸在笔试试卷上写了要求把面试安排在上午,这下怎么样都不会冲突了。填完表格后九点刚过,到等候室遇到同学,他是8:40的面试,还没被叫到。原来混乱还在继续。他9:40才去面试,我则是10:05。面试的工程师不错,我看得挺顺眼,问了若干技术问题,然后让我等二面。这次等了一个半小时,二面的估计是个manager,长得像《谈判专家》中张智霖的哥哥,很面善还一直冲着我笑。聊了过去做过的项目,学过的课程,还有我将要做的毕业设计。他让我仅仅用一个词语描述学习《编译原理》的感受,我想到的是“转换”,因为你必须告诉计算机你要做什么,所以程序员需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转换成程序代码,然后编译器再把程序转换成机器能够读懂的机器码。他认为是“规则”,因为正则表达式,BNF文法都是用来描述规则的,你只有按这些规则做,你的程序才能正确运行。他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提醒我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善于总结。二面结束已经12:30多了,要等面试官吃完饭再进行三面。三面是HR面,到这个时候我几乎确定自己能够拿到offer了。可是要是等三面结束,微策略的面试肯定赶不上了。对微策略了解不多,只知道是个不错的公司,在杭州,而且要求挺高,全英文面试。一边是几乎到手的offer,一边是很好的公司,我不知该如何选择。让先我一个小时面试的abalone询问是否可以换个时间,被告知不行。这时我灵机一动,乱有乱的好处,我让chinahr的调度人员帮我把阿里巴巴这边的三面安排在5点以后,我先去面微策略,然后再回来三面。于是兴冲冲地移师微策略。

地点是香格里拉,进入等待室,等待的人都穿着正装,我这个阿乡还真不习惯。一面是个老外,个人觉得长得跟尼古拉斯凯奇神似。问了很多问题,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学、设计模式,Java编程都涉及了。回到等待室等待结果,心想:“快点跟我说你今天的面试就到此为止了,这样我就可以回去收我的offer。”未能如愿,还要二面。又要等一个小时,这时我想起了《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开场白:“Part of my life is called waiting.”二面是个中国人,问了两个问题就结束了,答得还不错,原本根本不抱希望,现在却希望大增,真是造物弄人。来不及想那么多了,直接赶回去阿里巴巴的三面。还好是周末,车子不堵,不过到的时候也已经17:45了,幸好还没结束。自我介绍完之后,HR说:“我也不问什么问题了,你看你有什么问题吧。”我非常想说:“我就不浪费后面同学的时间了。”不过心想还是低调点吧,就象征性地问了几个问题。跑了一天,都没顾上吃饭,走在北三环上的我还是挺开心的,毕竟毕业后肯定能回江浙了。

第二天上午接到电话,通知下午去签offer,于是就放弃了趋势的笔试。

且说微策略那边,我以为二面之后就出结果了。谁知先是收到晚宴的通知,小兴奋了一下,接着又是三面的通知,让我摸不着头脑。晚宴的时候,VP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情况,我也是在这之后非常想去。同时也得知前三面是相同等级的技术面,只有三个面试官都通过了才能进入第四面见VP。同一桌的几个同学聊着他们ACM的经历,着实让我信心倍减。后天的第三面表现还可以,算法,程序都写出来了,唯一的瑕疵就是复杂度没有说出来。见VP时,我表达了一下愿意去杭州的想法后,就回来等结果了。

一边等待,笔试还是要继续。接下来是腾讯的笔试,我认为这是一份水平很高的试卷,题目不难,但是都很基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算法、离散数学等等。一向对腾讯没有好感的我,开始对腾讯刮目相看了。当天下午安排的是千橡互动的笔试,我肯定不会去了,就把座位让给了同学。再说回腾讯,这种好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几天后的面试,让我觉得腾讯很牛B,根本不把你当回事,从来没见过面试官不准备纸而向面试者要的,从没见过面完后不把面试者送出门的。还好我面得不错,两个题都做出来了,几天后通知我上机考试,要“自带装有VC6.0的笔记本电脑”。我报的是Java职位,而且我也不用windows(虽然可以用g++),当即决定放弃。

因为vmware的笔试,有机会踏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领地。我非常喜欢他们的教学楼,外面是红色的墙壁,内部中间是一条大长廊,抬头可以看到屋顶,两侧是整齐的教室,站在教室前的走廊上,底楼、楼梯、屋顶、行人一览无余,非常有高中的感觉,课间倚靠在栏杆上聊天,欣赏隔壁班的女生,哈哈。笔试为3小时,很专业,前半部分是选择题,要涂答题卡,后半部分是程序题。觉得做得还不错,可惜至今都没消息,肯定是没通过。跟vmware同一时间笔试的是Adobe,所以只能放弃。

第二天就是EMC的笔试,冒着大雪赶到北理。可能因为大雪的缘故,来笔试的人很少。笔试形式跟vmware类似,但是难度绝对上了几个档次,绝对是我见过最难的笔试。虽然第一题就吓到了,但定下心做还可以,特别是最后5,6道智力题,我都做出来了。第二卷四道程序题我就写了第一题,用了状态机的原理写的,我还挺得意。三个小时完全来不及,如果有谁做完了,我就只能佩服了。

阿里巴巴研发院是新成立的,这或许代表着阿里巴巴开始对技术的重视。跟一起实习的同事去参加了宣讲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二个宣讲会,也是最后一个。笔试前五分钟,听同学的小道消息说,你拿到了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子公司的offer后就不会再让你去面试了。很失望,早知道就不来了,那就随便考考吧。我带着极其放松的心情考完了,就一道正态分布不会做,其他基本都做出来了,真是可惜了,不然又是一次面试。没想到第二天,我还没睡醒,接到面试通知。面试官是个大我没几岁的GG,穿着非常朴素,但是水平很高,数学算法样样精通,我怀疑他是搞ACM的。从一开始我就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他可能看我笔试成绩比较高,就多给我点机会,多问了几道题,可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弱,最后只能说再见了。对于这位面试官,我只有两个字:敬佩!回去面壁了一下,决心再补算法和数学。

联发科技的笔试跟阿里巴巴研究院冲突了,因此错过一次到隔壁面试的机会(因为它的办公楼在我实习公司的隔壁)。

有道我报的是web工程师,写了整整3页程序后,被通知了面试。面试巨搓,在面试官的一再提醒下都没做出来,出来跟abalone一说,他一下子就说出了解法。走在中关村东路,我彻底领悟到算法这东西我做不来,还不如做点别的。

话说微策略过了两个星期,也该出结果了。那几天,整天盯着应届生上的论坛,看到还没人收到offer,心里就很放心。直到有一天,有人说开始发offer了,先发第一批,稍后发第二批。后来又有人收到拒信了,又有人说SE的offer发完了,见了VP但没收到到拒信的在waiting list中。又过了一天,还是没消息。在我看来这就是deadline了。晚上躺在床上努力说服自己不要郁闷了,计划未来奋斗的目标。熬夜看了场球,目睹了巴萨在寒冷的喀山被逼平了。第二天睡到十点才起床,在上班的路上接到abalone的电话,说发offer了,让我去收。我想我临走前才看的邮箱没有邮件,应该不会有了。最后,在车站上等车时收到了电话。这些天,一直在等这一刻,等待无限渴望之后终于成功的快感,等待向这些年从没得到过最想要的东西这样的遭遇大吼三声的发泄,等待抒发“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可是经历了一晚的思索后,我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没有丝毫兴奋。现在想来,我倒是更怀念那种在安静的午夜万念俱灰,涅磐重生的感觉。这个offer除了让我结束了求职的历程,并没有改变我的心态和继续奋斗的决心,所以我想我是幸运的。

此后,我立刻停止了所有求职的活动。放弃了思科的笔试和EMC的面试。EMC还给我打了3个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不去面试,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剩下的amdocs、大唐移动、Intel和创新工厂,投了简历后都没回音,姑且认为是简历删选没通过吧。

一直都觉得这次找工作运气很好,不管好坏,总算找到了满意的公司,满意的城市了。同样,我也深深体会到过早拿到offer不是什么好事,哪怕只是保底的,因为这会让你懈怠。

文章开始的图是我投简历的时候,每投一家公司都记录下来,想看看半年后我是什么下场。有趣的是,在我回顾的时候才发现少了微策略的logo,最想去的公司居然忘记加上了。或许这也算是天意吧。

2009年9月5日星期六

推迟毕业

入学之前就计划着研究生两年半毕业。入学之后,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两年半毕业。直到上个星期,我还一直认为今年过年前一定会毕业。现在,我只能无奈的接受推迟到三年毕业的事实。

前几天,学院发布了关于本学期毕业生答辩的时间安排。9月18日之前要交论文初稿,10月18日之前提交论文终稿,而此时,我还没给导师做完开题报告。原计划是这个星期完成开题报告的,然后马马虎虎应付下初稿,再花一个月时间唬烂个终稿出来,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有什么意思呢?也许在我提交的时候,心里都在鄙视自己。再加上10月份要开始找工作了,实习、找工作,毕业设计,三线作战难免会分心,所以最后决定推迟到明年6月毕业。

是到如今,也只能怪当初没能未雨绸缪。6月份的时候就听说有同学开题了,而我一直认为这是件很轻松的事情,9月份过来开下题就可以了,再加上导师也只是要求我们8月底或9月初开题,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还有大把的时间。更甚者,或许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关注上一届同学的答辩安排,提前了解了,今年就不会一直想当然了。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离职

离开公司整整两周了,由于网络的原因一直都没写日志,今天补上吧。

去年9月底收到offer,因为不太满意发工资的流程,当时一度还不想过来实习。但是两位面试官非常友好的态度,使我不忍回绝,最后,他们一个成了我的manager,一个成了我工作上的导师。转眼间,八个月已经过去了,虽然期间发生了很多变化,虽然我大部分时间做着与当初设想不符的事情,虽然有时候工作让我很恼火,但是我仍然过得很开心,所以我是带着感激离开的。感谢两位面试官兼同事,给了我这个在国际知名公司实习的机会;感谢我的几任manager对我工作的信任;感谢合作过的项目组同事对我工作的肯定……

这八个月中,我一直在思考我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直到最近才找到了一点方向。呆在这里无法实现我的目标,所以我决定在实习到期后就离开。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很想留下,别人却未必接纳你,别人接纳你了,你却又未必会留下。我必须去追求我的理想。

祝愿每个人的工作都顺顺利利的,生活都开开心心的,最重要的是身体都健健康康的。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不吐不快


很幸运,今天凌晨目睹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斯坦福桥之战。虽然与巴萨一起经历了大半个梦幻的赛季,对这场比赛的结果已经无欲无求,但是前10分钟巴萨几次将球打入对方禁区,让我的心跳慢慢加快起来。随后埃辛的世界波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老特拉福德,我预感到切尔西必将开始死守并将1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可是切尔西并没有死守,仍然坚持他们开场的打法,保持高强度的防守,并不断用有效的反击骚扰巴萨的后防。主队今天确实打得很好,几乎没给巴萨任何机会,13次射门只有0次中目标足以说明他们防守的成功。在阿比达尔被红牌罚下的那一瞬间,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直到93分钟,小白的进球给了世界一个惊喜,我宁愿相信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纵观整场比赛,确实切尔西要发挥得好一些,在战术层面完全压过巴萨。不得不承认,巴萨能够晋级,靠的是运气和裁判的帮助。所以今天如果没有小白的进球,0比1告负的结果也完全可以接受。

不错,确实有裁判帮助的成分,但是有多大呢?真的很佩服中国媒体的导向性,新浪第一时间刊出了“3点球漏判2手球”的头条,搜狐头条更是说“5点球”。我不知道作者在看完比赛之后有没有再仔细研究过录像,更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于是很多没有看比赛,或者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球迷纷纷加入追捧的行列。反观黄建翔李承鹏两篇稍显中立的博客却未能进入首页。

一时间,巴萨似乎成了全民公敌,从主流媒体到众多网友,都在指责巴萨。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那5个是实实在在的点球,但误判的是裁判,应该受到指责的是裁判而不是巴萨。难道要皮克手球后,像巴拉克那样对着裁判怒吼:“我手球了,该死的快来判点球阿。”然后再主动申请红牌离场?

指责巴萨无非是因为巴萨从裁判的误判中受益了。不错,从这场比赛的结果来看,巴萨似乎是受到了裁判的照顾。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再提及阿比达尔的红牌?试想如果没有小白的进球,那么赛后指责裁判的可能就是巴萨了。这只能说明今天裁判的判罚中失误很多,而最终对巴萨有利。

评论裁判工作,仅从这一场看,确实有失公平,但是仅看这一场又是狭隘的。从10场,100场,甚至1000场来看,你会发现误判跟越位、假摔一样,都是足球的一部分。今天你因为误判受益了,那么你以前或者将来一定会因为误判而受害,这就是足球!从里杰卡尔德时期到现在的瓜迪奥拉,巴萨没有少受到误判的影响,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对裁判大加指责,虽然偶尔暴怒,却绝对不会像穆里尼奥那样喋喋不休,导致主裁收到死亡威胁而封哨。

本场比赛,最有争议的莫过于“5粒点球”了,暂且不论。对巴萨不利的就是阿比达尔的那张红牌,先不论是否假摔,就算犯规,但是动作不算大,如果硬要算成阻止进球,那么之后梅西和小白在进区前沿打出二过一配合,在梅西有机会进入进区的情况下被埃辛绊倒,只出示黄牌是否判罚过轻?再回到上一回合比赛,普约尔在中圈附近犯规,被出示黄牌,直接导致这场不能上;巴拉克在比赛结束前,在禁区线上阻挡小白,此时如果不阻挡,小白直接杀入进区,是不是应该给巴拉克出示全场的第二张黄牌将其罚下?如果硬要说这场的“5个点球”判罚一二,那上一场亨利进区内被拉倒,又作何解?所以就这两场而言,正如黄建翔所言,裁判只是在还债。至于那“5粒”点球,可以参考“陆俊评哨”,赶紧去骂他吧!

再回到几年前两队的交锋。04-05赛季的欧冠,切尔西在主场4:2淘汰巴萨,而特里在70多分钟的远距离头球破门,进区内切尔西球员似有阻挡巴尔德斯之嫌,而如果比分为3:2,那么最终晋级的就是巴萨。一直为切尔西球迷所津津乐道的是:巴萨在11对11的情况下从没在90分钟内战胜过切尔西。而05-06赛季,在诺砍普进行的淘汰赛第二回合比赛,巴萨凭借小罗的精彩进球1比0领先,直到临近90分钟时,吉奥在进区内根本没碰到人,裁判却送给切尔西一个莫须有的点球,才使所谓的记录保持至今。

看完了与切尔西的对决,再来看看巴萨最近遭受的误判。上一轮欧冠首回合对拜仁,上半场梅西进区内突破被绊倒,裁判非但没判点球,还给梅西出示黄牌,因此还将发怒的瓜迪奥拉请上看台。上个星期的国家德比,小白在进区内遭受了比今天更疑似点球的犯规,裁判也没判。这些都没人再去捕风捉影,只因为巴萨早已锁定胜局。

再看联赛中,巴萨客场打赫塔菲,好端端的3:0被吹成了1:0。主场打西班牙人,裁判有争议地向凯塔出示红牌,最终导致主场失利。对阵比利亚雷尔,皮克拿到第二张黄牌被罚出场,幸好赛后西甲足联确定误判而取消了这张黄牌。如果真的要拿裁判说事,可以好好统计一下这5,6年来巴萨的38轮联赛,你一定会发现每年都会有不下十个好球被吹成越位。

除了巴萨的比赛,其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米兰德比阿德手球破门,而在之后的联赛里因扎吉不是也用同样的方式进球了?06年世界杯,就是黄建翔解说门那一场,希丁克的澳大利亚在比赛结束前被判争议点球。而追述到02年世界杯,希丁克带领的韩国队连克西班牙、意大利,一路闯入四强,我想除了棒子没人会相信他们靠的是绝对实力吧。

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明误判就是足球的一部分,从大局上讲,每个球队受益和受害的比例是很接近的。说白了,就是那句老话:出来混的,总要还的。如果玩不起,那就别玩呗!

巴萨通过一场非巴萨式的胜利进入了决赛,场面不占优势,没有流畅的进攻,甚至打得有点难看。于是有人就跳出来说了:“巴萨配不上进入决赛。”难道切尔西第一回合在诺砍普的表现就配得上进入决赛?真是笑话。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皇马可以连续1比0“绝杀”,曼联可以1比0小胜波尔图晋级,巴萨就偏偏要打出6:2这样的比分才能让人信服?难道就是因为巴萨坚持打4-3-3,而不是9-0-1?如果以比赛场面的优劣来决定最后的结果,那巴萨这几年获得的荣誉应该更多。去年欧冠半决赛,曼联依靠斯克尔斯的世界波主场1比0领先后,收缩防守,巴萨虽然占据主动却难以破门,最终出局。那去年的曼联是不是也配不上冠军?前几年米兰击败利物浦夺冠,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谁的机会更多,那米兰是不是也配不上冠军?04-05赛季巴萨与切尔西首次交锋,巴萨控球率80%比20%,射门28:2,最终两回合巴萨被淘汰,天理何在?偶然性,技战术的融合,这才是足球吸引人的地方。通俗的讲,就是足球是圆的。

本无意加入这场争吵之中,只是看到“主流媒体”和一些网友的评论实在气不过去。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多看看电视。想找我争论,我就以开头的图片回应吧。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自愚自乐

今天虽然没有愚弄别人,也没被别人愚弄,但却发生了几件比较可笑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自己愚弄了下自己。

上午正在忙着工作的时候,一个人发了个MSN消息过来:“终于等到你的节日了,节日快乐。”心想,这也太没创意了吧,而且是典型的群发。手里正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就顺手关了。于是,就在这个愚人节中最愚蠢的耍人手法中开始了这一天。

这次本想玩个大的,好好“欺骗”一下Abalone和Zell,顺带唬一下sleepinggirl。策划了一个一石三鸟之计,并且从十天前就开始作好铺垫。结果一上午都没见那两人人影。

下午上班没多久,就发生了诡异的事情。最近的工作是测试一个Web应用,可是今天Weblogic却总是会莫名其妙的自己shutdown。每次我重启完,过一会就会自己关闭了。几次之后,当我又想启动的时候,发现启动脚本的名字被改成“startWeblogic.sh.pls.do.not.start”了。这个测试环境一直都只有我一个人在用,该不会是有人在跟我开玩笑吧。用“who”看了一下,确实有一个root用户在使用。

时间追溯到3个星期前,开发team给了我这个测试环境vm07,让我去配置好程序运行的环境,也就是安装JDK,Oracle Database, 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Weblogic之类的工作。我登陆之后,发现这些软件都已经装好了,并且可以正常使用,大悦!前两天把程序部署进去了,还算顺利,今天就开始测试了。发现刚才的问题后,就去问管理员。管理员说你们用的不是vm06嘛。我想怎么可能,立刻去查邮件,果然是vm06,我实在想不通当时怎么会把“6”看成了“7”。再去vm06上一看,什么软件都没有。把这事告诉了manager,Manager说你快去装软件吧。于是就开始埋头装软件,根本无暇去愚弄Abalone了。看来还是“害人之心不可有”,本以为自己铺陈了十天的计划会成功,结果却被自己铺陈了二十天的做法戏弄了一番。

就在我忙碌地安装Database的时候,manager跟我说:“你该不是在戏弄我吧?”我只能无奈的回答:“我也希望是这样。”

终于花了2个小时把环境配好了。于是泡了杯茶,刚想跟同事说:“我来这实习做过的两件最愚蠢的事情,一件是用“rm *”把刚写好的test case全部删除,另一件就是这个了。”程序居然没有部署成功,抛出了一大堆异常。整到下班都没搞定,临走时心血来潮把vm重启了。进去之后发现Database的instance没有启动,我也不知道怎么启动,需要查一下文档,就关机走人了。

走到楼下,心中越想越不舒畅,再怎么样总得把Database启动起来吧,决定吃完晚饭回去加班。回去之后查了半天文档,没找到方法,这个需要请教下Ford Feng。时间紧,任务急,我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卸载重装。哈哈,没到十五分钟,新的Database装好了。可是部署还是没成功,只能等明天让developer帮忙解决了。

希望明天别再出现这种事情了,不然清明节都得加班了。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主角与配角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倚靠在躺椅上,手捧日记和相册,对着女儿或孙女讲述一段早已尘封的往事。很多电影都以这样的画面开始,进而引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剪刀手爱德华》如是,《泰坦尼克号》如是,《本杰明 巴顿奇事》亦是如此。而《廊桥遗梦》只是把这换成了子女们对母亲遗物的整理。我们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缠绵悱恻感动时,却很少注意到剧中的配角:女主人公的丈夫们。这种配角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跟女主人公长厢厮守,生儿育女;但他们又是凄凉的,因为爱人心中的某个地方是他们从未染指的,这完完全全属于另外一个人。

人生就如这样一出戏。之于某些人,你是主角,之于某些人,你又是配角;总有某人是属于你的主角,某人注定只能成为你的配角。对于个人来讲,人生又是好几出同时上演的戏,在一些戏中你是主角,在其他戏中你又是配角。这本不足为奇,正是这些不同的角色才让故事情节更生动更丰满。就像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让这种艺术更具表现力。正如在巴萨的进攻体系中,梅西的犀利突破固然重要,但同样不能缺少艾托奥的攻城拔寨,亨利的一锤定音,哈维的穿针引线,以及伊涅斯塔的灵巧前插,这样进攻才能更多样化,更具立体感。不同的角色都同样不可或缺,只是不同角色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有的必须耀眼,有的则只能沉稳,有的则必须默默无闻。我想谁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门将频频上镜,因为门将上镜了,要么就是防守体系被打穿了,要么就是他从网窝里捡球。

人总是自大的,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希望一切都围着自己转,所以总是把自己想象为主角。每当朋友失意的时候,总会这样安慰他:他们没有珍惜你是他们的损失,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对对方来说,你根本一文不值,你连茶余饭后的谈资都不是,或许你永远都是一个没有台词不露脸的“死跑龙套的”。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得屁颠屁颠地跟着,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只能滚到千里之外。所以老俞教育我们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其实,滚到千里之外未必就是坏事,或许你就转角遇到爱了。

很多角色只是相对的,并且可以互换。当你被以某些理由拒绝之后,或许你又会用同样的理由去拒绝别人;当你因为某些原因抱怨别人的时候,或许别人也在因同样的原因抱怨你;当你被人以某种方式伤害之后,你却又会以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

在宿命论者看来,这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并且由导演一一呈现,这位导演的名字叫做命运。我不相信命运,我相信因缘。所有事情的成败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无法决定事情的成败,但可以促成因缘的集散,所以我们需要广种善缘。

悲观者认为,纵然我们或多或少会充当主角,但终究难逃配角的命运。
乐观者认为,即使大部分时间我们是配角,但总有一出戏是属于自己的。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花入泥

远山麦田如梯,
层层叠回忆,
庄稼秋收起,
而寂寞一望无际。

缘份总是带点或许,
或许你是我前世,
结发的妻。

花入泥我入戏,
如你如棋,宁愿我入局。
我提笔,书别离,
山静满乌啼,叹终于。

花入泥我入迷,
如你如笛,思念我入题。
山岚云雾里,苔藓正绿,
我朔溪,只为遇见你。

这个当然不是我写的,是方文山在《王牌大明星》中为宪哥的《三日三暝》重新填词所写。虽然节目中说是现场填词,但是从过程中出现的一点意外(方文山没对照原词填,将竖排的歌词写到横排上去了)来看,极有事先写好,当场默写的嫌疑。不过这不重要啦,这段词还是相当有意境的。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牛年第一场雪

今天依然一觉睡到八点,关了闹钟,听完隔壁同学出门的声音,伸了个懒腰就爬了起来。走到窗前,惊讶地发现外面竟然成了白色的世界,睁大眼睛一看,果然是下雪了。虽然还是正月,下雪本属正常,但过去几天的“高温”几乎让我换上了T恤,哪里想得到还会下雪。于是一边惊叹一边给家人和朋友发短信。

刚出门的时候还不在下雪,可是走到车站的时候已经下得挺大了。雪片细碎,但是却很密,一会儿功夫就把行人的头发都染成白色了。我想audrey看到的话一定会非常喜欢。虽然这场雪下得很意外,但公交车还是毫不意外的在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

今天melody把我们上个月的工资证明送回学校。快吃饭的时候收到她的短信,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以后不用再给学院送工资证明了,公司直接发给我们。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心想:“难道学院良心发现了?”再一想:“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要扣的管理费应该还是逃不了的,不过以后不用每个月为了工资的事来回奔波三、四次了,而且每个月也能准时到帐,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不管怎样,这的确是09年第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原本以为只要在这实习一天,就不可能解除这副枷锁,没想到居然提前自由了,真是可喜可贺。

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雪仍然下得挺大。下班回家的时候依然没有停止的趋势。这场意外的雪真是没完没了了。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兰亭风花

从《东风破》的离愁,到《菊花台》的悲凄,到《青花瓷》的温婉,再到如今《兰亭序》的无奈,方文山将古典诗词的神韵融入了歌词之中,首首歌词都蕴含着风雅之音,如《东风破》易让人想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名句。于我而言,尤推《兰亭序》为挚爱,这首词将古典诗词的文字和意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信手搜索“兰亭序”,竟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读到对这首歌词的赏析,诸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故借其一二,完成此文。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泥脚步碎

夜深人静,挑灯临摹,笔尖行于宣纸之上,思绪如云,心境如水。月光皎洁,木门轻推,但闻细碎的脚步声渐近。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有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极具禅意。而正是这两句诗引出了他与韩愈的千古佳话,“推敲”一词由此而来。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流传千年的碑文容易拓,而爱人的美貌却无人能够模仿比拟。《兰亭集序》的真迹已经不复存在,我的一片真心又能与谁呢?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极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得到《兰亭集序》的真迹,最后此真迹也作为唐太宗的殉葬品而永绝于世。如今所见的《兰亭集序》都是后世的摹本或拓本,最有名的要数“神龙本”和“定武本”,其中“定武本”出自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之手。摹写真迹已为难事,而描摹爱人的美却要难上千倍。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辉 如你的羞怯似醉

杜牧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同有牧童和酒家,但两处的意境却不尽相同。《清明》的前两句极尽渲染了清明时节悲伤的气氛,无奈之际只能借酒浇愁,而“遥指杏花村”却又是一幅春意如画的景象,在悲伤之中,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歌中这两句,傍晚时分,牧童归家,笛声悠扬,斟上一盏黄酒,点上几碟小菜,是何等惬意。青山环绕,江水蜿蜒,泛舟江渚之上,渔舟唱晚,夕阳余辉映衬爱人的脸庞,美不胜收,叫人如痴如醉。而在这美好的画面背后却藏着淡淡的哀愁,而如今,却只能自斟自饮,徒有无限美的夕阳,也只能感叹黄昏已近。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真迹已绝,虽只有摹本,但墨香却也能流传万世,就如同你,虽已难觅踪影,但你的一颦一笑却会在我心中隽永流长。这一行一行的文字,究竟是在向谁诉说呢?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欧阳修有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传说乾隆下江南,夜游西湖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于是写下“虫二”二字,意为“風月无边”。我曾游览西湖,虽未能登上湖心亭一游,但舟行湖面,已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爱人不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这无边风月,也已无心欣赏。悬笔落款,情到深处,心潮如岸边千叠的浪般澎湃。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问世间情为何物?”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下笔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仿佛任何词藻都不足以表达这份感情。正是“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秦观有词:“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纵使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容颜,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袭。而我却铭记在江南古镇,你的回眸一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恨了没 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李白有诗:“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从“弹指岁月”到“徒留胭脂味”,这四句似在讲述民间女子被帝王选妃入宫,却冷落于后宫之中,只得与胭脂为伴的悲惨遭遇。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夜色寂静,一缕月光洒在床头,回忆泛滥,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又似“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却只怨“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本易自扰,才换来如今的无尽怨怼,只可惜“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阶蛱蝶恋花情”,《蝶恋花》词牌多用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而其中数柳永,欧阳修和苏轼的几首最为有名。若花怨蝶,你又怨谁?“馀音落蕊坐相催,可怜绝世为谁媒。”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青花瓷》中也有芭蕉和雨,是我最喜欢的词句,“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一个“惹”字勾勒出了轻柔浪漫的画面。而此处的“打”字却平添了几分沧桑之感,“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正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到最后,我也只能等待,待来年滚滚春雷敲醒大地之时,你会爱我吗?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立冬苦吟

残阳西下,秃树黄叶风尘沙。歌舞声罢,月似狼牙,寒光照枯桠。去时何足夸,来日泪无涯。老骥瘦马,看尽长安花。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下车

每周四晚上都会去本部上课,九点下课搭同一班车回去。跟往常一样,今天车上的人也挺多的。根据经验,往后门附近走,很快就会有位子。我一个劲挤到了车后面。果然,没过几站,就在倒数第二排找到了座位。刚坐下,从斜对面的座位上跑过来一个小学生,手里抱着装满东西的购物袋,一边在我旁边的座位坐下,一边朝我后面的座位喊了声“妈妈”。原来是母子俩一起出来的。这一幕勾起了我小时候跟妈妈进城的回忆。

汽车过了一站,又有一些乘客下车了,车里已经不挤了。见最后一排有个空位,小学生就爬了上去。他妈妈连忙阻止他,叫他别上去,那边前面没有遮挡,不安全。这时坐在旁边的一个男人站了起来,让小学生坐在里面的一个位子。小学生边坐下,边说:“没关系,这不还有我爸在嘛。”原来那个男人是他爸。他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坐在汽车的最后一排,儿子在父母中间。

车里的电视正在播放一个关于离婚调解的节目,我看得出神,没有再关注他们。只是小学生的一句:“真希望现在能堵一会车。”让我的注意力从电视转回车内。

车又进站了,那个小学生抱着购物袋,他爸爸提着书包,在车门前等候下车。可是他妈妈没有下车,只见小学生朝我后面挥手告别。直到下车了,他还在路边依依不舍的挥手。这让我感到十分疑惑,为什么他们没有一起下车呢。

车快要到达终点站了,车里显得空荡荡的。我很想回头看看,可是我仍然望着窗外。只是偶尔能听到后面传来的阵阵抽泣声。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我是灾星

闲来无事,回想了两三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原本好端端的事情,只要我一涉足,就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完成。看来,我的确是个“灾星”。

大三上学期,突然萌生了兼职的念头。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有一家公司很快就联系了我。这是一家美国公司,招兼职的是一个华人留学生,他说希望能把这样的机会留给中国的学生。还打了几次越洋电话给我,说对我的情况挺满意,已经提交给他的leader了,问题不大,不过希望我能去学习一下PHP。于是花了一个星期学会了PHP。之后,就被告知由于投资商的资金出了问题,这个项目被无限期搁置了。至于是如其说言,项目真的无法进行,还是他的leader不同意录用我而找的借口,就不得而知了。

大三下学期,一个同学的叔叔在政府工作,负责一个项目,做一个网站,收集全市几百家企业的信息,供政府内部使用。由同学介绍找到了我,通了几次电话,确定要把项目交给我做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找一个老师过去跟他的领导谈一下项目开展及酬劳问题,因为他的领导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干部,我们这种“小孩”去跟他谈太嫩了,不合适,以后开发的事情就可以由我自己完全负责。去找了老师,不过那段时间比较忙,要到月底才行。对方说时间方面没关系,只要能过去一次就可以了,我可以提前过去聊一下需求之类的,这样也算是确定要做这个项目了。于是约好了同学,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周末就过去。这样的行程准备了两次,但都没去成,第一次是因为市里出了交通事故,第二次是因为省里领导要过去检查。一托就到了月底,最终老师也没去谈,这里面的种种也不提了。等我暑假回去的时候,对方说之前是领导刚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想弄个政绩工程,现在过了段时间,位子坐稳了,就不想做了。有机会的话以后再跟我合作。

大四开学前一个月,回到学校,网上有个创业团队在招人,对用到的技术挺感兴趣的,就加入了。团队有五、六个人,都是南大软院或计算机系的。跟带头的人见了面,感觉不错,还签了保密协议等文件。说是创业,其实也就是几个学生做个Web项目,然后上线测试。我负责数据库的设计和Lucene搜索的实现。开始的时候每周都有例会,大家热情都很高。计划10月份就要上线。我花了不到两周的实现把手头能做的工作基本都做了,接下来就是等另一个伙伴工作完成,我再继续。可是一周,两周,三周都没有等到,连例会都没出现。而每次例会都在反反复复的讨论一定要用什么技术,这个功能是现在实现还是以后实现,很久以后我们应该要有什么功能……进度几乎停止。随着大家热情的消退,并且都忙于个人事务,项目实际上已经停止。于是上线时间从10月推到11月,又从11月推到12月。后来,带头的人终于无奈的宣布项目失败。至今,那段Lucene代码仍躺在我的workspace中。过了段时间再跟他聊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对Rails和REST十分着迷,决定彻底放弃Java。

从大二开始学习J2ME,之后做了几个相关的项目,几乎每天都会上j2medev学习交流,因此认识了站长mingjava。大四刚开学的时候,得知我想保研去北京,他就邀请我去他创业的公司实习。我很感兴趣,后来去北京保研面试的时候还特地去他的公司参观了一下。9月底保研结果就出来了,当时几乎决定国庆之后就要去北京实习了,mingjava也开始替我关注租房的信息。后来发现保了研之后还有很多手续要办,体检、报名、采集信息,一直要到11月底才能全部完成。这与他希望的时间出入太大,所以只能放弃了这次机会。心想以后到了北京,还是有机会的。到了次年4月份再跟他聊的时候,得知由于投资方觉得没有前途,项目已经终止了。

大四下学期临近毕业了,曾经合作过的黄san跟我说他朋友有个项目,后台有些工作要做,就是设计下数据库,用Spring写点service,挺简单的,想让我花个十天半个月做一下,“顺便补充一下小金库”。过了三天,他告诉我项目快定了,很快就可以做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我想可能又是因为项目没能开展吧。

我一直认为读研的最大收获是遇到了我的导师,一年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在邮件中告诉我们他一直在筹建的实验室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完成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跟他合作。我当时一心打算在他的实验室做到毕业,从没计划去企业实习。可是到了5月,他告诉我们他换了投资方,所以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6月份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正在做demo,可能要过三四个月才行;9月份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你们还是先找个实习吧,去公司体验体验,等我把实验室建好了,你们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回来,如果我们没能合作也没关系,只要你们学到了做研究的方法就够了。于是,我只能开始找实习了。

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并没打算全职工作,就想找个兼职,解决下生计问题,还可以有很多时间自己看书学习。看到一个院里师兄发的兼职信息,跟他聊了一下,他觉得我挺合适的,不过因为他之前的两个项目已经完成了,都处在维护期,所以还没什么工作可做。有一个项目正在谈,下周就会有定论。第一次跟合作者约好了时间,结果对方因为有事推迟了,第二次因为之前的事情没有解决,又没谈成。他在邮件里告诉我约好了下周谈,从此就再也没有回音,至今不知道谈没谈成。

虽然兼职没有找到,但是很幸运,我被甲骨文录取为实习生了。据说是某个老大提出要做一个项目,特地招实习生去做这个项目的,周期为8个月。面试的时候听说这个项目肯定要做,而且挺急的,所以最好能尽快on board。可是现在上班还不到一个月,老大们就“拍脑袋”说不做了,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技术调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而带我的工程师已经把项目的架构都写好了。所以现在还不明确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下周才能确定我的工作内容。想到是因为当初要做项目才招我为实习生的,现在却要花7个月的时间做别的工作,真的挺搞笑的。

To be continued...

成功,我还没上路唉。

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

萧萧秋叶诉离愁

初到大兴,也是一个这样的秋天,不过那是初秋时节,虽然暑气未消,但是早晚已有明显的凉意。喜欢这里早晨明媚的阳光,喜欢清晨略带凉意的气息,喜欢如苍穹般清透的天空,喜欢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夜晚,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当然还有令无数学子神往的声望。

但是,人生并不只如初见那般美好……就像许多炎黄子孙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只能“暂住”一样,我们也必须在毕业前一年多,提前办理离校手续。暑假后回到学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别,好朋友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学校。现在,终于轮到我了。原本打算陪老章一起住到年底,新年过来一起搬走。可是学院的规定使我不能继续留下来了。上班,看房,搬家,5天时间,我完成了这些事情,此时我正坐在租的房间里承受孤独。

这次走的很仓促,仓促的来不及诉说离愁别绪。以后每每回味起这400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都会涌上心头,个中滋味,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了。时过境迁,很多事都如昙花一现,但愿还有些事,有些人能只如初见。

今早醒来,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意识到这已是我最后一次享受这早晨的时光。从此,大兴的生活就告一段落了,虽然还能经常回来看看,但是下次回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属于这里了。

夜深了,可是了无睡意。“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此刻更体会到什么叫做夜凉如水。又回想起中午“一瓢浊酒尽余欢”的场面,今宵注定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