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青春一梦牡丹亭

因为王力宏的一首《在梅边》而产生了对《牡丹亭》的兴趣。后因学院所谓“素质教育”课程的需要,我选择了昆曲作为课题。半个月时间,身心完全沉溺于丝竹款曲之中,废寝忘食。阅读了昆曲起源发展的历史,观看了《昆曲六百年》纪录片,了解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特别是花了9个小时在线欣赏了青春版《牡丹亭》。“惊梦”一出让我体会到丝竹管弦可以如此悦耳,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寻梦”一出让我领悟到粉黛之下的演员如此温婉迷人;“离魂”一出让我感受到了生离死别的动人心魄。情感贯注于剧情之间,为相聚而欣然,也为离别而伤感。就如当初研究《梁祝》那般,曲终人散,仍情思难断,思绪幽幽,难以自拔。于是许下心愿,盼有朝一日能亲眼欣赏这《牡丹亭》。

近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三度光临北大,使我得圆此梦。虽然剧情早已烂熟于胸,但是仍然被表演深深震撼。当你置身在戏院中,眼前远近是华丽的舞台灯光,左右是绵绵流长的丝竹之音,这种立体的享受是坐在电脑前完全无法比拟的,你早已融入在意境之中,就像剧中人一样。我本不相信妖魔鬼神,不相信三生轮回,可是我现在宁愿信其为真,有如此浪漫的故事,为什么不呢?我本想找些词句来形容我的感受,但发现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字:美!是的,美不胜收,叫人流连忘返。正是“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亭》讲述的是杜丽娘因梦而亡,又因爱而生的故事,阐述了“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真谛。虽然是以大团圆结尾,但我想这绝对算不上是喜剧。汤显祖云:“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可见他在塑造杜丽娘这个人物的时候尽是肝肠寸断之情。而“寻梦”一出的音乐,正是在撩人的春色之下,蕴藏了无限的忧伤。表演谢幕后,我一如既往的怅然若失,只是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烈。或许是因为长大了,更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梦永远都是美好的,可是世间又有多少人在因梦而亡之后能再次重生呢?年少轻狂时追逐“如花美眷”,等到垂垂老矣之时也就只能追忆“似水流年”了。如杜丽娘般才貌过人、至情至真的女子
恐怕世间早已少有。正是:此女只应梦中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没有评论: